刘兴铭、黄卓珍、佘文斌、王福义、史桂芳、万秀英……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,十余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离世。截至目前,记录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在世者已不足80人。记忆的守护者接连凋零、曾经山河破碎的时代渐已远去,我们该如何在时间的冲刷中坚守记忆的底色,又该如何在历史的回望里找寻现实的启迪?
“侵华日寇,毁吾南京。劫掠黎庶,屠戮苍生。卅万亡灵,饮恨江城。”82年前,侵华日军侵入南京。在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,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。30万死难者,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。他们有的是还未来得及体验生活、品味生命的孩童;有的是有家长里短、梦想追求的青年;有的是在村头巷尾闲聊、盼着儿孙满堂的老者……然而,欢声笑语在屠刀前瞬间哑然无声,纷繁世界在枪口下黯然落幕,鲜活生命却只有累累白骨空对江风。可以说,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。
有人担心,幸存者的离世是否会带着历史记忆远去?侵略者的枪炮声和南京城内的哀鸿遍地是否会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?现实的安稳幸福是否会令我们无法再对过往的慌乱动荡感同身受?
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,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,带我们重回并铭记那段兵戈抢攘、百孔千创的历史时空。我们看到,这一天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自发祭奠,无数民众在半旗下低头默哀;这一天南京今昔对比的漫画拨动无数心弦,上面寄语当年的孩子:“那年乱世如麻,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”;这些年《南京记忆》《拉贝日记》《记忆深处》等纪录片、歌舞剧和书籍不断讲述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与反思……事实证明,82载的岁月长河,涤荡不尽滚滚长江里的鲜红血痕,冲刷不掉我们铭刻在骨的历史记忆,腐蚀不了我们爱好和平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!
国家公祭日是一次回溯苦难的精神洗礼,更是我们汲取力量、奋勇前行的动力之源。当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相遇,幸福安稳替代了流离失所、自立自强替代了任人宰割、国力强盛替代了积贫积弱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一些国家仍然在打着人权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,一些西方媒体依旧带着有色眼镜上下打量我们。在回首屈辱与苦难的时候,我们更应当深刻地意识到,国家强大才能不受他人之侮。正因此,唯有奋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才是对遇难同胞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。
在《南京暴行:被遗忘的大屠杀》中,张纯如写道:“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。”这个结局,既是历史对遇难同胞的公正书写,更是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。我们相信,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,写下这个结局重若千钧的最后一笔。
暂无评论